2016年6月10日晚,清华大学万俊人教授以“宽容之为美德”为题,在welcome欢迎光临威尼斯公司作了一场精彩生动的学术讲座。陈金龙、刘传广、万晓宏、魏则胜等40余位师生参加讲座,讲座由江雪莲教授主持。
讲座开始,万俊人教授首先讨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以及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各种道德问题,指出“宽容作为一种美德”的现实意义。进而论及当代英美伦理学界,如麦金泰尔、斯坎伦等人对“宽容是否是一种美德”的争论,并针对“宽容不是一种美德”的几个理由进行反驳。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证成“宽容是一种美德”,并论述其必然性和可能性。
万俊人教授指出,关于“宽容不是一种美德”的主要理由在于:(1)宽容意味着对某种道德原则的让步或放弃,这本身是不道德的;(2)宽容暗含了宽容者的道德优越性,代表着一种不平等;(3)宽容只是特定情境的特殊使用。他逐一进行了反驳,认为:(1)从道德与伦理的区分,以及规范伦理与美德伦理的区分中可以提取资源,并证明在特定情况下放弃道德原则并非不可接受,这只是对部分道德原则的让步,从而得以实现更高的原则,即人性;(2)平等不是政治概念,而是道德概念,因为道德意义上的平等实质上可以兼容权利与义务的不平等;(3)宽容是协调性的美德,而不像勇敢或爱是进取性的美德,所以其作用主要在于将业已造成的道德恶对社会和他人的伤害程度降到最低限度。基于以上理由,万俊人教授认为“宽容是一种美德”。同时,他也指出当今社会“宽容之难”,因为宽容本身也代表了对确认自知其无知和承认缺陷的道德意识的一种挑战。
讲座最后环节,在场师生就各自感兴趣的问题向万俊人教授请教,他给予了详尽细致的解答。整场讲座旁征博引,纵观中西古今,讨论热烈,展示了万俊人教授对当前道德生活的理论反思和学术建树,也彰显了新时期伦理学家的理论品格和社会担当,在场师生均表示深受启发。
万俊人教授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院长。兼任国家马工程重大项目《伦理学》首席专家兼召集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委员会会委员,中国伦理学会会长等。出版学术专著《现代西方伦理学史》、《寻求普世伦理》、《正义为何如此脆弱》等18部,译著《政治自由主义》、《道德语言》等20余部(卷),迄今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伦理学和政治哲学。